时间: 2025-04-28 05: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7:05
“东诳西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四处撒谎、欺骗。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不同地方、对不同人进行欺骗的行为,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广泛性和不诚实性。
在文学作品中,“东诳西骗”常用来形容那些狡猾、不诚实的人物,如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不诚实行为,或者在讨论社会现象时,指出某些人的欺诈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欺诈行为或不诚信的商业实践。
同义词:
反义词:
“东诳西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不诚实行为的形象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广泛欺骗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东诳西骗”这样的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负面含义,强调了不诚实行为的社会成本和道德谴责。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可靠和信任缺失。它可能引发对不诚实行为的厌恶和对诚信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频繁撒谎或欺骗,可能会用“东诳西骗”来形容这个人的行为,以此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和警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诳西骗,终将自食其果,诚信之花,方能绽放不败。”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中变换面孔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在揭露谎言时的惊讶和愤怒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lie and cheat everywhere”,虽然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但其含义与“东诳西骗”相似。
“东诳西骗”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负面情感,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应二哥,银子便与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外边东诳西骗。
他靠~谋生。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诳】
(形声。从言,狂声。本义:欺骗,迷惑) 同本义(隐瞒事实真相迷惑人)。
【引证】
《说文》-诳,欺也。 、 《玉篇》-诳,诳惑也。 、 《礼记·曲礼》-幼子常视无诳。 、 《国语·周语》-以诳刘子。 、 《史记·乐毅列传》-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 、 《国语·晋语二》-民疾其态,天子诳之。 、 《史记·高祖本纪》-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
【组词】
诳驾、 诳谬、 诳上、 诳世、 诳动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骗】
(形声。从马,扁声。本义:跃而上马)。
跃上马背而骑乘;骑。同“騗”。
【引证】
《纂文》-骗,谓跃上马也。
【组词】
骗马、 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