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31
“收复”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重新获得失去的领土、权力或控制权。它通常用于军事、政治或领土争端的语境中,表示通过武力或和平手段重新取得控制。
“收复”一词源于汉语,由“收”和“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收”指收回、收集,“复”指恢复、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复”逐渐演变为指重新获得失去的事物。
在历史上,“收复”常用于描述对失地的重新占领,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收复失地”。在现代社会,“收复”也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收复”一词常带有一种积极、振奋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胜利、复兴和希望。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胜利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回忆和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收复”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表达,如“他通过努力收复了失去的健康”或“她收复了在职场上的地位”。
在诗歌中,“收复”可以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恢复,如:
春风拂面,收复了冬日的寒冷, 花开满园,收复了岁月的荒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军队收复失地的画面,士兵们挥舞旗帜,民众欢呼雀跃。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胜利和收复的喜悦。
在英语中,“收复”可以对应为“recapture”或“reclaim”,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重新获得失去的事物。
“收复”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个人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收复”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和文化价值。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