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30
外屋:通常指的是房屋中与主屋相邻或相连的附属房间,它可能是一个小房间、储藏室、厨房或者是与主屋分开的独立空间。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外屋有时也指位于主屋之外的房间,如门房、佣人房等。
外屋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指代与主屋相邻或分离的房间。
在**传统社会中,外屋有时与社会等级和家庭结构有关。例如,佣人通常住在主屋的外屋,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仆关系。
外屋可能让人联想到简朴、实用或者某种程度的隔离。它可能唤起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或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外屋可能是一个存放季节性物品的地方,或者是一个安静的工作空间。
在诗歌中,外屋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回忆的角落,每一块砖都承载着故事。
想象一个外屋,可能会有木质结构、老旧的家具和窗外微弱的光线,伴随着远处传来的钟声或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hed”或“outhouse”,它们在功能上与中文的“外屋”相似,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外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物理空间,它还承载着文化、社会和情感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