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5:12
外寄生:这个词汇通常用于生物学领域,指的是一种生物(寄生者)依赖另一种生物(宿主)生存,但并不生活在宿主体内,而是在宿主体外获取营养。例如,某些昆虫和植物可能通过外寄生的方式生存。
在生物学专业领域,“外寄生”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生物关系。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某人依赖他人但并不真正融入对方的生活。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生物学或生态学话题时。
“外寄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术语,由“外”(表示外部)和“寄生”(表示依赖宿主生存)组成。随着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标准化。
在现代社会,外寄生有时被用来比喻那些依赖社会资源但不贡献任何价值的人或组织,反映了社会对于公平和效率的关注。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些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依赖和剥削联系在一起。在个人层面,可能会联想到那些不劳而获或利用他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外寄生的行为,比如某些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而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寄生”比喻为一种情感依赖,如:
你是那外寄生的藤,
缠绕在我生命的树干,
吸取我所有的养分,
却不愿与我共生共长。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种植物紧紧缠绕在另一棵树上,吸取其养分。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述这种生物关系的纪录片中的旁白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ectoparasite”,德语中的“Ektoparasit”,都指代类似的概念,反映了生物学知识的国际通用性。
“外寄生”是一个在生物学中精确且重要的术语,但在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它也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义。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