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05
坐探:指秘密潜入某个组织或团体内部,以获取情报或监视其活动的人。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着不诚实和背叛。
坐探一词源于汉语,由“坐”和“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指的是那些坐在某个地方进行监视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秘密潜入他人内部获取信息的人。
在许多文化中,坐探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们涉及欺骗和背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国家安全或商业竞争中,坐探的行为可能被视为必要的手段。
提到坐探,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阴谋、背叛和不可信任。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和欺骗。
在现实生活中,坐探的概念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职场竞争、政治斗争或个人关系中。例如,一个人可能怀疑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在背后进行监视或泄露秘密。
在诗歌中,坐探可以被用来象征背叛和不可信任:
在友谊的花园里,坐探悄然潜入, 他的微笑掩盖了背后的刀刃。 花朵在谎言中凋零, 信任的土壤被背叛的毒液侵蚀。
在不同语言中,坐探的概念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py”或“infiltrator”。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和使用情境。
坐探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它不仅涉及到情报收集和监视,还触及了信任、背叛和道德等深层主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