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23: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23:53:02
词汇“匿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匿”和“逃”。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匿逃”字面意思是指隐藏身份并逃离某个地方或情境。基本含义是指为了避免被发现或追究而采取的隐蔽逃离行为。
“匿”字古汉语中意为隐藏、隐蔽,“逃”字意为逃离、逃跑。两个字组合成“匿逃”,强调了隐蔽和逃离的双重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匿逃”往往与负面的行为相关联,如逃避责任、犯罪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逃避法律或社会责任的行为。
“匿逃”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通常与逃避、不负责任、危险等概念相关联。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人因为债务或法律问题而匿逃,这通常会引起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将“匿逃”用于描述一种内心的逃避,如“在现实的压迫下,我的心选择了匿逃,躲进了梦的深处。”
在英语中,“匿逃”可以对应为“flee in hiding”或“escape in concealment”,强调了隐蔽和逃离的结合。
“匿逃”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通常与逃避责任或法律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相关情境。
1.
【匿】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匿,亡也。 、 《广雅》-匿,藏也。 、 《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瑾瑜匿瑕。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而知匿其暱。 、 《论语》。皇疏:“藏也。”-匿怨而友其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
2.
【逃】
(形声。从辵(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逃,亡也。 、 《庄子·外物》-许由逃之。 、 《韩非子·喻老》-恒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处于逃。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逃未及远。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脱身以逃。
【组词】
逃闪、 逃越、 逃生子、 逃犯、 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