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8:03
减削: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减少、削减或缩减某物的数量、大小、强度或程度。它通常用于描述资源的减少、开支的削减或权力的削弱等。
“减削”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减”和“削”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减少和削减。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削地”一词,意为减少封地。
在现代社会,“减削”常常与经济紧缩政策相关,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政府或企业可能会采取减削措施以应对财政压力。
“减削”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损失、削减和限制相关联,可能引起人们的担忧或不安。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减削开支的情况,如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可能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以维持生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减削”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或权力的衰退,如:“岁月的刀锋,无声减削着青春的轮廓。”
视觉上,“减削”可能让人联想到逐渐减少的数字或逐渐变小的物体。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逐渐减弱的声音或音乐。
在英语中,“减削”可以对应为“cut down”或“reduc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减削”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减少或削减的概念,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