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20
挽歌:挽歌是一种哀悼死者、表达哀思的诗歌或歌曲。它通常包含对逝者的怀念、对其生平的回顾以及对其离世的悲痛。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挽歌常用于表达深切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沉思,如古希腊诗人品达的挽歌。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挽歌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人们可能会用“哀歌”、“悼词”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专业领域:在音乐学和文学研究中,挽歌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指代特定类型的音乐或诗歌作品。
同义词:哀歌、悼词、挽诗 反义词:颂歌、赞歌(这些词汇表达的是欢乐和赞美,与挽歌的哀悼性质相反)
词源:挽歌一词源自拉丁语“planctus”,意为“哀悼”。在古希腊语中,挽歌称为“πένθος”(penthos),意为“悲痛”。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挽歌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哀悼和怀念的主题始终未变。
文化:在许多文化中,挽歌是葬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社会背景:在社会层面上,挽歌也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的集体记忆。
情感反应:挽歌常常唤起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联想:听到或读到挽歌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葬礼、墓地、哀伤的音乐和悲伤的氛围。
经历或故事:在我祖母的葬礼上,家人共同创作了一首挽歌,用以纪念她的一生和她对我们的爱。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挽歌轻轻响起,
怀念的旋律,穿越时空的界限。
逝去的灵魂,在星空中闪烁,
我们的心中,永远留存着你的容颜。
视觉联想:挽歌可能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黑纱、鲜花和烛光。 听觉联想:挽歌的音乐通常是缓慢、哀伤的,如巴赫的《圣母颂》或莫扎特的《安魂曲》。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挽歌称为“elegy”,在法语中称为“élégie”,在德语中称为“Elegie”。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挽歌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理解:挽歌是一种深具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诗歌或歌曲,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挽歌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尊重逝者,并在悲伤中寻找慰藉和力量。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