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2:40
“流里流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言行举止不正经,带有轻浮、不严肃的意味。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不够端正,给人一种不稳重、不靠谱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流里流气”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或不受欢迎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调侃某人的行为举止。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用于日常交流而非正式的学术或专业讨论。
同义词:轻浮、不正经、不严肃、不稳重 反义词:正经、严肃、稳重、认真
“流里流气”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行为举止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重视端正的言行举止,因此“流里流气”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往往不被看好,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人际关系。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信任和不舒服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靠谱的人或不可靠的行为,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言行不一致、态度轻浮的人。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总是不认真对待任务的同事,我可能会私下里用“流里流气”来形容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流里流气的人啊, 你的言语如同飘忽的云, 不值得信赖。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不正经的场景,如不正式的聚会或不严肃的对话。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一些轻浮的笑声或不认真的谈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ick”或“flippant”,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情境与“流里流气”有所不同。
“流里流气”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用于形容不正经的行为举止,带有负面色彩。它在日常交流中较为常见,但在正式场合应避免使用。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人~,让人看不顺眼。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