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47
寸土不让 字面意思是指连一寸土地都不愿意放弃,形容对领土或利益极为坚持,绝不退让。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在谈判、竞争或冲突中,一方对某项权益或资源的坚决维护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寸土不让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定和顽强,如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固执或坚持己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寸土不让 描述的是一种坚决不妥协的谈判策略。
同义词:坚决不移、固执己见、毫不退让 反义词:轻易放弃、妥协让步、顺从
寸土不让 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当时的领土争端非常激烈,因此形成了这种强调坚决不放弃任何领土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各种需要坚决维护权益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寸土不让 体现了对领土和资源的重视,这种观念在历史上的战争和外交中尤为突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在维护自身权益时的坚定态度。
寸土不让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坚定和决心,它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为了目标不懈奋斗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寸土不让 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些重要决策或争论中的坚持立场,例如在家庭或朋友间的争执中,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寸土不让 来描绘一个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
铁甲寒光映日辉, 寸土不让誓死归。 敌前挥剑斩狼烟, 血染战袍志不摧。
寸土不让 可以联想到战场上士兵们坚定的眼神和铿锵的誓言,以及战鼓和号角的激昂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ot give an inch",意思是在谈判或争论中绝不退让。
寸土不让 这个词汇在表达坚定和决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适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也适用于个人生活和各种社会交往中。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时更加准确和有力。
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寸土必守,~,坚决守住阵地。
1.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