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47
词汇“爬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爬”和“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爬伏”字面意思是指动物或人以四肢着地的方式爬行或匍匐前进。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低姿态的移动方式,通常用于描述动物或人在地面上的缓慢、隐蔽或被迫的移动。
“爬”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用手和脚移动;“伏”字意为俯卧或隐藏。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低姿态移动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爬伏”可能与谦卑、忍耐和隐蔽行动的价值观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与战术、生存技能或动物行为相关。
“爬伏”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谨慎、隐蔽或受限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生存斗争,或是人类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
在个人生活中,“爬伏”可能用于描述宠物的行为,或是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体验。例如,观察宠物猫在花园中爬伏捕猎的情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爬伏”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动物的神秘:
月光下,猫影爬伏,
草丛中,夜的守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猫在草地上爬伏的画面,或是士兵在战场上爬伏前进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草丛的沙沙声或夜晚的寂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rawl”或“creep”,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在使用和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爬伏”这个词在描述低姿态移动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对特定情境的描述能力。
1.
【爬】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爬,搔也。 、 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 、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组词】
爬挲、 爬栉、 爬耳搔腮、 爬拉
2.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