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7:25
平息:指使动荡或纷争的状态变得平静、安宁。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手段使事物从动荡不安恢复到稳定状态。
平息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平”和“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平”指平稳、平坦,“息”指停止、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中华文化中,平息常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动荡或冲突时,人们往往期望通过各种手段平息纷争,恢复秩序。
平息给人以安宁、平静的感觉,常与结束冲突、恢复和谐的场景相关联。它传递出一种从动荡到稳定的转变,给人以安慰和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平息可以用于描述情绪的缓和,如在争吵后双方情绪的平息,或在紧张的工作后心情的放松。
诗歌:
风起云涌后,海面终平息,
波澜不惊,静谧如初。
心潮澎湃时,思绪渐平息,
宁静深处,智慧涌现。
视觉:想象一片平静的海面,波澜不惊,反射着夕阳的余晖,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听觉:想象一段轻柔的音乐,如钢琴曲《月光》,在紧张或激动后,带来心灵的平息和宁静。
在英语中,平息可以对应为“calm down”或“quell”。在不同文化中,平息的概念都是追求稳定和和谐,但具体表达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平息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从动荡到稳定的状态转变。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传递出安宁和希望的情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语境下的稳定和平和状态。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