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7:13
普陀山: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位于东海之中,是四大名山之一,以观音菩萨的道场而闻名。普陀山不仅是圣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
在文学作品中,普陀山常被描绘为神圣而宁静的地方,象征着超脱和净化。在口语中,提到普陀山往往与朝圣、祈福或旅游相关。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学,普陀山则是一个研究对象,涉及其地质特征、历史发展和意义。
同义词:观音山、圣地 反义词:世俗之地、非场所
普陀山一词源于梵文“Potalaka”,意为“光明山”。随着的传播,普陀山逐渐成为**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名称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和丰富。
普陀山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徒的朝圣地,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的尊重,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普陀山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情感联想,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普陀山常被视为一个寻求内心平静和反思的理想之地。
个人曾有幸游览普陀山,那里的自然美景和**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普陀山的寺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宁静和平和。
在诗歌中,普陀山可以被描绘为:
东海之滨,普陀山耸, 观音道场,心灵之港。 晨钟暮鼓,梵音悠扬, 信徒朝圣,祈愿安康。
普陀山的图片常展现出碧海蓝天、奇石古树和庄严的寺庙,给人以视觉上的宁静和美感。听觉上,普陀山的钟声和诵经声能够唤起人们对**仪式的敬畏和尊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普陀山这样的圣地也有其对应词汇,如印度的“瓦拉纳西”(Varanasi)或日本的“高野山”(Koyasan),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重要的和精神中心。
普陀山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敏感性,并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1.
【普】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普,日无色也。
2.
【陀】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山冈。
【引证】
元·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