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6:41
“修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行为或修行来积累福报。在**语境中,修福通常指的是通过行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修行活动来增加个人的福德,以期在现世或来世获得更好的果报。
“修福”一词源自文化,随着在的传播而逐渐融入汉语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如《法华经》、《华严经》等,都可以找到“修福”这一概念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不仅在徒中使用,也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修福”与儒家思想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相呼应,强调通过个人的善行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福祉。在现代社会,尽管色彩可能有所减弱,但“修福”仍然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追求。
“修福”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善良、奉献和自我提升。它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是一种正面的精神激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志愿者活动,参与者们常常提到他们在“修福”,通过帮助他人来积累自己的福报。这种行为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让参与者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修福”:
晨曦微露,我心向善,
行于世间,修福无边。
布施一粒,收获千般,
善行如水,润泽心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人在静谧的寺庙中诵经,周围是宁静的自然风光,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修福”的平和与宁静。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音乐或冥想音乐,这些音乐能够营造出一种修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修福”的内在平静。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教和教,也有类似的通过善行来积累福报的概念,如印度教的“业”(Karma)和教的“善行”(Good Works)。这些概念虽然在具体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修福”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它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在学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福】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引证】
《说文》。按,本作祜也。-福,祐也。 、 贾谊《道德说》-安利之谓福。 、 《荀子·天论》-师其类者谓之福。 、 《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 《易·晋》-受茲介福。 、 《诗·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 《诗·鲁颂·閟宫》-降福既多。 、 《韩非子·解老》-全寿富贵之谓福。 、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组词】
福泽、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福缘、 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