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3
女墙(也称为“女儿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建筑物屋顶边缘的矮墙。在建筑学中,女墙主要用于保护屋顶上的人员不跌落,同时也起到装饰和遮挡的作用。
女墙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功能和形式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墙有时被赋予象征意义,如保护和界限。在现代社会,女墙更多被视为建筑安全的一部分。
女墙给人以安全感和保护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孤独和隔离的联想。
在个人经历中,女墙可能与特定的建筑记忆相关,如童年时家中的屋顶女墙,或是旅行中见到的历史建筑。
在诗歌中,女墙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女墙静立,岁月无声, 见证了往昔的繁华与沉寂。
结合图片,女墙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建筑和宁静的屋顶风景。音乐方面,可能联想到轻柔的风声和远处的人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建筑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建筑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parapet”。
女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建筑学中有其专业意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其象征和情感的层面。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