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2:06
词汇“拓手”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拓手”可能指的是从事拓印工作的人,即通过特殊技术将碑文、铜器铭文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图案复制到纸张上的专业人员。
在文学和口语中,“拓手”可能不常出现,但在文物保护、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等专业领域,它可能是一个常用词汇。
“拓手”一词可能源自于“拓印”这一行为,随着文物保护和考古学的发展,这一职业逐渐形成并有了专门的称呼。
在**传统文化中,拓印是一种重要的文物复制技术,对于保存和研究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拓手”这一职业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提到“拓手”,可能会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古代智慧的尊重。这一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敬意。
由于“拓手”是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到。但在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时,可能会了解到这一职业的存在。
在诗歌中,可以将“拓手”比喻为历史的记录者,如:“拓手轻抚古碑,墨迹间流淌着千年的智慧。”
想象一位拓手在安静的工作室中,轻轻敲打拓包,纸张上逐渐显现出古代文字的轮廓,这一过程可能会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拓手”的词汇,但类似的文物复制技术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只是称呼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拓手”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文化遗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词汇也是丰富知识储备的一部分。
1.
【拓】
举,托起。
【引证】
《列子·说符》。注:“拓,举也。”-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
开辟;扩展。
【引证】
《后汉书·张步传》-扩地寖广,兵甲日盛。 、 《吴子·图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拓世贻统。
【组词】
拓地、 拓界、 拓宇、 拓造、 拓销、 拓边、 拓辟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