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6:28
“三言”通常指的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短篇小说集,由明代作家冯梦龙所编纂,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作品。这些作品多以故事形式展现,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旨在通过故事传达道德教训和社会警示。
“三言”一词源自冯梦龙编纂的三部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在明代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言”成为了指代这些特定文学作品的专有名词。
在**文化中,“三言”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的重要窗口。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和人际关系,对后世的社会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提及“三言”,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社会风貌、民间故事和道德教训。这些故事往往带有浓厚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道德规范的思考。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时,我曾深入阅读过《三言》中的部分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也让我对古代的社会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篇关于传统道德故事的短篇小说时,我可能会借鉴《三言》中的叙事手法和道德主题,以此来传达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挑战和人性探讨。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坐在书桌前,手中翻阅着《三言》,四周环绕着古朴的书架和文房四宝。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三言”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三言”这样的短篇故事集也存在,如日本的“御伽草子”和欧洲的“寓言故事”。这些作品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传达道德教训和文化价值观的功能。
“三言”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三言”中的故事和主题,能够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学创作和表达方式。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