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5:50
印纹陶文化是指一种古代陶器文化,其特点是在陶器表面制作出各种图案或文字的印痕。这种文化通常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发现相关,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尤其是**。
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和历史学,“印纹陶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和研究特定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和文化特征。在文学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古代文明或历史的深度。在口语中,除非在特定的学术讨论中,这一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
同义词:印文陶文化、印记陶文化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素面陶文化”(指没有装饰图案的陶器文化)相对比。
“印纹陶文化”这一词汇源自考古学术语,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这一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印纹陶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特征。这一文化现象在社会背景中代表了古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技术的发展。
对于我来说,“印纹陶文化”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在我的历史学*中,印纹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光的河流中,印纹陶器静静躺卧,每一道印痕都是岁月的诗行,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想象一下,在博物馆中,一件件印纹陶器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陈列,每一件陶器上的印纹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它们的故事。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也有类似的陶器文化,但它们的图案和制作技术各有特色。
“印纹陶文化”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明,也激发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纹】
(形声。从糸(mì),文声。本义:丝织品上的花纹)。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纹,绫纹也。 、 《广韵》-纹,绫也。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作断纹焉。
【组词】
纹杇
3.
【陶】
窑灶。 同: 窑
【引证】
《一切经音义》-《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
4.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5.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