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07
印章学是一门研究印章的历史、制作、使用和鉴赏的学科。印章,作为一种身份认证和权威象征的工具,自古以来就在各种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章学涉及印章的材料、设计、雕刻技术、历史背景以及其在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
在文学中,印章常被用作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如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印玺。在口语中,“印章”可能更多指日常生活中的公章或私章。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史,印章学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涉及对古代印章的详细分析和解读。
同义词:印玺学、印鉴学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无权威”、“无认证”等概念相对比。
“印章学”一词源于对印章的研究,随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印章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古代,印章主要用于官方文件的认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的种类和用途也日益丰富。
印章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印章常与权力、地位和身份联系在一起。在日本,印章(印鑑)也是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在西方,印章同样被用于法律文件和官方文档的认证。
印章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明的神秘和权威,也可能激发对历史和艺术的兴趣。对于收藏家和学者来说,印章学是一种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印章常用于文件的认证和签名。例如,在签订重要合同时,使用印章可以增加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在诗歌中,印章可以象征永恒和权威:
“历史的印章,深深烙印在时间的石碑上, 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岁月的流转。”
印章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精美的雕刻、古老的材料和复杂的图案。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雕刻印章时的声音,或是盖章时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印章的形状、材料和用途各有特色。例如,**的印章常使用玉石或木头,而西方的印章可能更多使用金属。
印章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印章的学科,也是一种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方式。通过对印章学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印章在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