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9:45
“假物为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利用虚假的或不真实的事物来达到某种实际的用途或目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使用非真实的、模拟的或替代的物品来代替真实的物品,以满足特定的需求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在不同的语境下,“假物为用”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假物为用”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表达,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假”意味着不真实或替代,“物”指物品,“为用”表示用于某种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在文化中,“假物为用”常常与节俭和实用主义相联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寻找替代品来满足基本需求,这种思维方式在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创造性和灵活性,因为它强调了在面对限制时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然而,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情感,如欺骗或不真实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假物为用的情况,比如在装饰家居时使用人造植物来代替真植物,因为它们更容易维护且不需要浇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在梦的花园里,假物为用,
塑料花儿绽放,永不凋零。
心灵的画布上,虚构的色彩,
绘出希望的图景,永不褪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人造景观或装饰的画面,如人造海滩或室内花园。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轻快的旋律,象征着创造和想象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do with substitutes”或“use imitations”,这些表达也强调了使用替代品来达到目的的概念。
“假物为用”这个词汇强调了在资源有限或特定情况下寻找替代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情况和行为。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