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05
“书筵”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书的宴席”,即与书相关的聚会或活动。在古代,可能指文人雅士聚集一起,以书会友的场合。
在文学作品中,“书筵”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文化氛围浓厚的聚会,参与者共同探讨书籍、文学或艺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化或学术圈子里,可能会被用来指代类似的活动。
“书筵”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聚会*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淡出常用词汇,但在某些文化或学术场合仍可能被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雅士常有以书会友的惯,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体现,尤其是在一些文化活动或学术交流中。
“书筵”这个词给人一种文雅、宁静的感觉,联想到了一种深度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类似书筵的活动,大家围绕一本新出版的书籍进行讨论,那种氛围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充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筵”:
在书筵的静谧中,
思想的火花轻轻跳跃,
每一页书,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坐在一张古朴的桌子旁,桌上摆满了书籍和茶杯,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典乐,这样的场景与“书筵”一词相得益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ook club”或“literary sal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代一种以书为主题的社交活动。
“书筵”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一种深度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的共享。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这种以书会友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筵】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引证】
《周礼》郑玄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组词】
筵几、 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