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09
“执箕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持簸箕和扫帚,比喻从事家务劳动或卑微的工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在家中的地位较低,或者表示谦逊地接受某项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执箕帚”常用来描绘古代妇女的形象,尤其是在描述她们的家庭角色和地位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家庭结构和社会等级。
同义词:
反义词:
“执箕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家庭生活,当时妇女的主要职责是家务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保留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执箕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角色定位。它揭示了性别不平等和家庭劳动分工的历史现象。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用来反思和批判过去的性别歧视,同时也被用来赞扬那些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的现代女性。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古代妇女的辛劳和牺牲。它也让人思考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和家庭角色的变化。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历史讲座中听到“执箕帚”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她执箕帚,轻扫尘埃,
岁月静好,不言辛劳。
想象一个古代妇女在清晨的阳光下,手持簸箕和扫帚,轻轻地打扫庭院。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清晨的鸟鸣和微风,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描述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角色,如英语中的“housewife”或“homemaker”,但这些词汇没有“执箕帚”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执箕帚”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家务劳动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性别角色,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文化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万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山,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