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4: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4:28:59
“执策”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执”意味着持有或掌握,“策”通常指策略、计划或鞭策。因此,“执策”可以理解为掌握策略或计划,或者持有鞭策的工具。
由于“执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执策”来描述某人掌握策略或计划的情况,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制定策略”或“掌握计划”。
由于“执策”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执策”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策”在古代文献中常指策略或计划。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具体和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策略和计划在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因此,“执策”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
由于“执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它可以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策略制定和领导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执策”这个词汇的情况。通常,我会使用更为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创作中,可以将“执策”融入到描述一个深思熟虑的领导者或策略家的角色中,例如:
由于“执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可以想象一个智者在沉思中手持策略图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执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制定策略”或“掌握计划”,在各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
“执策”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策略和计划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常见和具体的词汇,但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