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17
凹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其表面向内弯曲,形状类似于碗。这种透镜能够使通过它的光线发散,产生一个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图像。凹透镜常用于矫正近视眼,因为它能够使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发散,从而使得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和眼科学,凹透镜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光学设备和视力矫正工具。在文学和口语中,凹透镜可能不常直接提及,但可能会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出现,比如描述某人的视野“像透过一个凹透镜一样模糊”。
同义词和反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功能和形状。凹透镜(发散透镜)和凸透镜(会聚透镜)在光学上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发散光线,一个会聚光线。
“凹透镜”这个词源于拉丁语“concavus”,意为“凹的”,和“透镜”(lens)结合形成。透镜一词则源于拉丁语“lens”,意为“扁豆”,因为最早的透镜形状类似于扁豆。
在现代社会,凹透镜作为视力矫正工具的一部分,对于近视患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眼镜和某些摄影镜头。
提到凹透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视力问题、科学实验或是某种神秘的、扭曲的视觉效果。它可能引起人们对清晰视力的渴望,或是对光学现象的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凹透镜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眼镜。许多近视患者依赖凹透镜来改善他们的视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在诗歌中,凹透镜可以被用来比喻模糊的记忆或扭曲的现实:
记忆如同一面凹透镜, 扭曲了过去的模样, 只留下模糊的轮廓, 在心中轻轻摇晃。
视觉上,凹透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水滴的形状或是某些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实验室中仪器操作的声音,或是眼镜片轻轻碰撞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凹透镜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形状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凹透镜被称为“lente cóncavo”。
凹透镜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光学和眼科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和视力矫正的原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1.
【凹】
周围高,中间低。
【引证】
《神异经·北方荒经》-其湖无凹凸,平湖无高下。
【组词】
凹岸;凹面;凹洼、 凹地;凹处
2.
【透】
(形声。从辵,秀声。本义:跳,跳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透,跳也。 、 《南史·后妃传下》-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 《文选·王廷寿王孙赋》-或群跳而电透。 、 《南齐书·垣崇祖传》-事穷奔透,自然沈溺。
【组词】
透索、 透掷、 透水、 透井
3.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
【引证】
《玉篇》-镜,鉴也。 、 《说文》-镜,景也。 、 《大戴礼记·保傅》-明镜者可以察形也。 、 《汉书·谷永传》-以镜考己行。 、 《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镜之新开。
【组词】
镜袱、 镜心、 镜月、 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