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8:14
凸凹不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物体表面高低不平,有凸起和凹陷的部分。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地形、路面、墙壁或其他物体表面的不平整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凸凹不平 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原始和未经雕琢的美,如山脉、岩石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脸上的皱纹或疤痕。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建筑学,凸凹不平 可能用来描述地表的结构或建筑材料的表面质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例如,“崎岖”更强调道路或地形的难以行走,而“凹凸”则更直接地描述表面的高低不平。
凸凹不平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凸”和“凹”分别指物体表面的凸起和凹陷。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语境和情境。
在文化中,凸凹不平** 有时被用来象征人生的坎坷和挑战,如在诗词中描述人生的不易。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社会的不公平或个人的不幸经历。
凸凹不平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困难和挑战。然而,在某些艺术作品中,这种不规则的美也可能被欣赏和赞美。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徒步旅行中遇到过凸凹不平的山路,那种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原始美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在脸上刻下凸凹不平的痕迹,每一道都是生命的诗篇。”
视觉上,凸凹不平 可能让人联想到崎岖的山路或古老的石墙。听觉上,走在这样的路面上可能会发出不同的脚步声,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mpy”或“uneven”,它们在描述物体表面不平整时与“凸凹不平”有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凸凹不平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体表面的物理特性,还能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环境和情感状态。
路面凸凹不平,车行其上,忽高忽低。
1.
【凸】
高出。高于周围的,如球形或圆形的外部或其一部分那样弯曲的 -- 指从外面观看一个球面或曲线。
【组词】
凸兀、 凸凸、 凸凹、 凸凸囊囊
〖指月亮或行星〗可见的光亮部分大于半圆而不是全部的
【组词】
凸月
2.
【凹】
周围高,中间低。
【引证】
《神异经·北方荒经》-其湖无凹凸,平湖无高下。
【组词】
凹岸;凹面;凹洼、 凹地;凹处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