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8:07
大陆性气候是指一种气候类型,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都较大。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地区,如亚洲的蒙古、**的内蒙古等地。
在专业领域,大陆性气候常用于气象学和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在文学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某个地方的严酷环境或特定的生活方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个地方的天气变化无常。
大陆性气候这一概念起源于对地球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科学分类。随着气象学的发展,这一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气候研究和教育中。
在亚洲,特别是和蒙古,大陆性气候**对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蒙古的游牧文化很大程度上适应了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
大陆性气候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坚韧的生活方式。这种气候条件下的生活可能被视为一种挑战,同时也象征着生存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
在旅行到内蒙古时,我亲身体验了大陆性气候的极端变化,从寒冷的冬季到炎热的夏季,这种体验让我对气候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大陆性气候的怀抱中,草原如海,风如刀割,生命在这里坚韧地绽放。”
大陆性气候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和呼啸的风声,可以通过摄影作品展示这种气候下的自然景观,或是通过音乐作品传达风的声音和草原的宁静。
在英语中,大陆性气候可以翻译为“continental climate”,在不同文化中,这种气候类型都代表着类似的气候特征和生活方式。
大陆性气候是一个描述特定气候类型的专业术语,它在气象学、地理学以及文化描述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这一词汇不仅增加了我的专业知识,也让我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5.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