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06
“卖账”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商业交易中接受或承认某种价格、条件或地位。在日常口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接受或认可某事,尤其是当这种接受或认可带有一定的勉强或不情愿时。
在文学作品中,“卖账”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他们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无奈接受。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常用于非正式场合,用来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勉强认同。在专业领域,如商业谈判中,“卖账”可能指一方最终接受对方的条件,尽管可能并不完全满意。
同义词“接受”和“认可”在语气上可能更为中性,而“妥协”则带有更强烈的让步意味。反义词“拒绝”和“反对”则明确表示不接受或不认同。
“卖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商业交易中的“卖”和“账”,最初可能指在交易中接受账目或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接受或认可行为。
在**文化中,“卖账”常常与面子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相关联。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个人内心不同意,也可能因为维护面子或避免冲突而选择“卖账”。
“卖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妥协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在压力或社会期望下做出的让步,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在类似情况下的表达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团队项目中“卖账”的情况,尽管我对某个方案有不同意见,但为了团队的和谐和项目的进展,我最终选择了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现实的账簿上,我卖账了梦想的笔迹,妥协的字迹在岁月的风中渐渐模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商业谈判桌上,面带微笑但眼神中透露出不情愿,这反映了“卖账”的视觉联想。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谈判中的沉默或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along with”或“to accept reluctantly”,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勉强接受的意思。
“卖账”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接受或认可的行为,还揭示了背后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人际互动和内心世界。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账】
(古作“帐”。形声。从贝,长声。从贝,表明与财富有关。本义:账目,关于银钱财物出入的记载)。
同本义。
【引证】
《旧五代史》-每年造僧账二本,其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
【组词】
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