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3:21
“下账”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笔款项或交易记录在账簿的下方,即进行记账操作。在财务管理中,它通常指的是将一笔支出或收入记录在账本上,以便进行财务核算和审计。
“下账”一词源于古代的账簿管理实践,当时账簿是手工记录的,记录在账簿下方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交易或时间段。随着电子记账系统的普及,“下账”的概念仍然保留,但其操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财务管理和记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下账”作为一个财务术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账”作为一个专业术语,通常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与财务管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相关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责任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会在管理家庭预算时使用“下账”这个概念,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被准确记录。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账”比喻为时间的流逝,每一笔记录都是生命中的一刻:
岁月如流水,一笔笔下账, 记录着欢笑与泪光。
视觉上,“下账”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账簿和清晰的数字;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或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下账”可以对应为“posting”或“recording”,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记账的概念和操作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是一致的。
“下账”作为一个财务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中扮演着基础而重要的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财务流程和提高个人财务管理能力都是有益的。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账】
(古作“帐”。形声。从贝,长声。从贝,表明与财富有关。本义:账目,关于银钱财物出入的记载)。
同本义。
【引证】
《旧五代史》-每年造僧账二本,其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
【组词】
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