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3:01
“提剑汗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提起剑骑着汗流浃背的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士或勇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畏艰难,全力以赴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提剑汗马”常被用来描绘战争场面或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仍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战争的情景。
“提剑汗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战争场景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形容英勇战斗的情景。
在**传统文化中,勇士和英雄的形象一直受到推崇。因此,“提剑汗马”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形象时,往往带有正面的、崇高的情感色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激动和敬佩。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他们的英勇和无畏精神令人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经常能看到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提剑汗马战沙场,英雄气概震四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骑着汗流浃背的马,手持长剑,准备冲锋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马蹄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ding into battle”或“fighting valiant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英勇战斗的情感是相似的。
“提剑汗马”这个成语在描述英勇战斗的场景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勇士和英雄的崇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男儿当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1.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2.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3.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