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9:54
“中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中途停止或暂停正在进行的活动。它强调的是在过程中突然或暂时地停止,而不是完全结束。
“中止”一词源于汉语,由“中”和“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中”有中间、中途的意思,“止”有停止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中止”逐渐固定为表示中途停止的词汇。
在**文化中,“中止”常常与“中庸”思想相联系,强调适度和平衡。在社会生活中,中止某项活动可能是因为考虑到整体利益或和谐。
“中止”可能带来一种悬念或不确定感,让人感到期待或焦虑。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暂时的休息或调整,带来一种放松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因健康问题中止了工作,这段时间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诗歌中,“中止”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暂停或情感的凝固:
时间的河流中止了, 在那一刻,爱凝固成永恒。
“中止”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领域。它不仅表达了物理上的停止,还蕴含了情感和文化的深层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中止”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理解复杂语境至关重要。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