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31
词汇“朦蔽”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朦”和“蔽”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朦蔽”进行深入分析:
“朦蔽”字面意思是指模糊不清或遮蔽,常用来形容视线、思想或真相被某种因素所掩盖,导致难以清晰地看到或理解。
“朦”字古汉语中指模糊不清,“蔽”字指遮蔽。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朦蔽”这个词汇,用来形容视觉或认知上的模糊和遮蔽状态。
在文化中,“朦蔽”常与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相关,反映了传统文化中重视内敛和含蓄的特质。
“朦蔽”给人一种神秘和不确定的感觉,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相的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信息被朦蔽的情况,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来揭示真相。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朦蔽了夜的边缘,星辰在云层后轻轻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雾气弥漫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缓慢的旋律,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bscure”或“veil”,用来形容事物的不清晰或被遮蔽。
“朦蔽”这个词汇在描述模糊和遮蔽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常见,也反映了人类对清晰认知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朦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朦】
(形声。从月,蒙声。本义:月不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朦,月朦朦也。 、 《西游记》-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
【组词】
朦朦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