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12
火浣布:火浣布是一种传说中的布料,据说能够耐火,即在火中烧不坏。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神话和传说,常被描述为一种神奇的材料,能够在火焰中清洗而不受损。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火浣布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不可摧毁或永恒的品质。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火浣布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被提及以形容某种极其耐用或不可破坏的物品。 专业领域:在材料科学或防火技术领域,火浣布可能被用来指代具有特殊防火性能的材料。
同义词:耐火布、防火布 反义词:易燃布
火浣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象征性的词汇,用以形容极其耐用或不可破坏的物品。
在**文化中,火浣布常与神话和传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坚韧和不朽。在现代社会,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或产品。
火浣布给人以神秘和强大的感觉,联想到不可摧毁和永恒的品质,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坚韧和持久性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火浣布的概念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极端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完好的物品,如某些特殊材料的衣物或装备。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浣布比喻为不屈不挠的精神:
心如火浣布,烈焰中不改其色, 岁月如流,坚韧不摧。
火浣布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块在火焰中依然保持完好的布料,而听觉联想可能是火焰燃烧的声音与人们对这种神奇材料的惊叹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火浣布的概念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西方文化中的“凤凰羽毛”,也是一种象征不朽和重生的物品。
火浣布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神话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人们对坚韧和持久性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中的象征和隐喻。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浣】
(形声。从水,完声。本义:洗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浣,濯衣垢也。 、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组词】
浣衣、 浣拭、 浣染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