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8:06
词汇“理枉雪滞”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组合含义入手。
“理枉雪滞”由四个汉字组成:
将这些字组合起来,“理枉雪滞”可能意味着纠正错误、洗刷冤屈、解决停滞问题。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努力纠正社会不公或历史错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它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纠正错误或解决问题的场合。
由于“理枉雪滞”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个人或特定群体创造的词汇,用于特定的语境或目的。
在强调正义和公平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枉雪滞”可能被用来表达对不公和错误的反抗和纠正。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正义、公平和真相的追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上的冤案得以昭雪的情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有限,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理枉雪滞”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理枉雪滞,
洗去尘埃,还原真相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正义女神手持天秤和剑的图像,象征着理枉雪滞的精神。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需要创造性的翻译和解释。
“理枉雪滞”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其含义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解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表达对正义和真相的追求。
若慎刑狱,重人命,理枉雪滞,尤谆谆焉。
1.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3.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4.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