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9:13
“求名求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追求名声和利益。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为了个人名誉和物质利益而努力工作或采取行动的人。它强调了对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的渴望。
在文学作品中,“求名求利”常常用来批判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道德和责任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过于功利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商业和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动机和目标设定。
同义词“追名逐利”与“求名求利”意思相近,但“追名逐利”更强调行动的积极性和迫切性。反义词“淡泊名利”则表达了不追求名利,保持内心平静的态度。
“求名求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它直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名声和利益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使用场合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求名求利”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相对立。儒家强调道德和责任,而“求名求利”则可能被视为个人主义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可能忽视的其他重要价值。它可能引起对个人动机和道德选择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为了求名求利而牺牲个人健康和家庭关系的人。这让我意识到,追求名利虽然重要,但不应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名利场中迷失,求名求利,忘了初心,何处是归途?”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都市景象,高楼大厦,人们匆忙的步伐。听觉上,可能是嘈杂的市场声音,或是办公室里的键盘敲击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sing fame and fortune”,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求名求利”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动机和社会行为。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他喜欢~,不作无名英雄。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