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3:14
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考古学术语,指的是继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发展,人类社会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新石器时代可能被用来描绘原始、神秘或古老的世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某个事物的起源或早期发展阶段。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和历史学,新石器时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探讨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同义词:石器时代、新石器时期 反义词: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同义词在描述同一历史时期时略有差异,但基本含义相同。反义词则指代更晚的历史时期,技术和社会结构有显著进步。
“新石器时代”一词源自拉丁语“Neolithic”,由“neo-”(新的)和“lithos”(石头)组成。这个词在19世纪被引入英语,用于描述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新石器时代在不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对社会结构、人口分布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石器时代常让人联想到原始、自然和神秘。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好奇和敬畏。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看到新石器时代的展品,这些古老的工具和陶器让我对人类早期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惊叹。
在诗歌中,新石器时代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原始美和神秘感的时期:
在晨曦的微光中,
新石器时代的土地,
陶器的曲线,
石器的锋芒,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观看关于新石器时代的纪录片或参观相关的展览,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图片中的古老遗址、石器和陶器,以及纪录片中的自然声音和解说,都能增强对这个时代的感知。
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Néolithique”和德语的“Neolithikum”,新石器时代的基本含义相同,但在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其解释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新石器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表现。
1.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
4.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5.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