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7:34
拦截: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途中阻挡或截住某人或某物,使其不能继续前进或达到目的地。基本含义涉及阻止、阻挡或截取的动作。
“拦截”一词源于汉语,由“拦”和“截”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阻挡和截取。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在军事和情报领域,“拦截”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部署。在日常生活中,拦截行为可能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如隐私权和自由权。
“拦截”常带有一种紧张和对抗的情感色彩,可能引发对权力、控制和冲突的联想。
在个人经历中,拦截可能涉及阻止某人做危险的事情,或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保护他人。
在诗歌中,“拦截”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被某一刻的记忆所拦截,如:
岁月如流,却被你一笑拦截, 时光停滞,在这瞬间的永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名警察在夜晚的街道上拦截可疑人物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急刹车声或警报声。
在英语中,“intercept”与“拦截”相对应,用法和含义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对拦截行为的看法和法律后果可能有所不同。
“拦截”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从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沟通效率至关重要。
1.
【拦】
(形声。从手,阑(lán)声。本义:阻挡;遮拦)。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拦,遮拦也。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 声直上干云霄。
【组词】
拦关、 拦护、 拦门、 拦驾
2.
【截】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巀,断也。 、 《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 《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海外有截。 、 《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不如截而行。 、 《晋书·石季龙截记》-截胫剖心。 、 《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
【组词】
截头、 截替、 截齐、 截发留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