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3:35
“招贤礼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招揽贤能之士,并以礼相待。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发展或壮大,积极寻求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招贤礼士”常用来描绘君主或领导者为了国家的繁荣或事业的成功,广泛招募人才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赞扬某个公司或组织在招聘过程中对人才的重视。在专业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招聘策略和人才管理。
同义词:招贤纳士、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轻贤慢士
“招贤礼士”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用人理念,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也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重视人才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需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开放、包容和进取的社会环境。它鼓励人们尊重和发掘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过一家公司通过招贤礼士的策略,成功吸引了多位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从而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在诗歌中,可以将“招贤礼士”融入到对人才的赞美中:
春风拂面招贤士,
秋月映心礼贤才。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君主站在高台上,向四方招手,欢迎各地的贤士前来。背景音乐可以是庄重而鼓舞人心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cruit the best talents”或“hire the best minds”,强调的是对顶尖人才的招募。
“招贤礼士”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的体现,也是对一个组织或社会发展潜力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秉持这种理念,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光辅汉帝,招贤礼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
4.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