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2:01
水底捞针 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试图从水中找到一根针,比喻事情极其困难或几乎不可能完成。它强调了任务的艰巨性和成功的不可能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面临的艰巨挑战,如寻找失落的宝藏或解开复杂的谜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寻找丢失的小物件,如钥匙或耳环。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或工程项目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寻找特定解决方案或材料的难度。
同义词:大海捞针、难如登天 反义词:易如反掌、手到擒来
同义词“大海捞针”与“水底捞针”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任务的难度。反义词则表达了任务的轻松和容易。
“水底捞针”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和谚语,反映了人们对某些任务难以完成的普遍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困难和不可能性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映了人对困难和挑战的认知。它也常出现在教育和励志的语境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放弃。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挫败感,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但仍不放弃希望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丢失了我的手表,我在家里四处寻找,但就像水底捞针一样,始终找不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间的河流中,我寻找那失落的瞬间,
如同水底捞针,渴望触碰那遥远的星辰。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手持长竿,试图从深邃的水底捞出那微小的针。听觉上,可能是水波轻轻拍岸的声音,伴随着寻找者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意思是在一大堆干草中寻找一根针,同样强调了任务的难度和不可能性。
“水底捞针”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任务的艰巨性和成功的不可能性。它在各种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表达困难和挑战的常用词汇。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决心。
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捞】 (形声。从手,劳声。本义:从水中寻取东西)。
4.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