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25
旗人:字面意思是“旗手”或“旗帜下的人”,在历史上特指清朝时期隶属于八旗制度下的满族人。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军事和社会组织形式,旗人不仅包括满族,还包括蒙古族和**等其他民族。
旗人一词源于清朝的八旗制度,该制度起源于17世纪,是满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随着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旗人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身份标识。
在清朝,旗人享有许多特权,如免税、优先就业等。这种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
旗人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朝的历史、满族的文化以及特定的社会阶层。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唤起对历史的兴趣或对特定文化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与满族文化或清朝历史有关,可能会遇到与旗人相关的讨论或研究。
在诗歌中,可以将旗人作为历史背景的一部分,描绘那个时代的风景和人情:
在古老的北京城,
旗人的马蹄声回响,
八旗的旗帜飘扬,
历史的篇章缓缓展开。
旗人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旗帜飘扬,或者是清朝宫廷中的服饰和礼仪。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与旗人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制度和概念在其他帝国或王朝中也有存在,如罗马的军团制度。
旗人一词不仅是历史学术语,也是理解清朝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