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41
[厝火燎原]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把火放在屋子里,火势蔓延到整个原野”。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或引发的结果迅速扩大,影响范围广泛,类似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厝火燎原] 常用来形容革命、或某种社会变革的迅猛发展。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任何迅速扩大的或情况,如疫情、舆论等。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社会**的扩散机制。
同义词: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蔓延、扩散 反义词:控制、遏制、扑灭、抑制
同义词中,“星星之火”强调初始的小规模,而“燎原之势”则强调其不可阻挡的扩展。反义词则强调对这种扩展的控制或阻止。
[厝火燎原]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厝”意为放置,“火”指火焰,“燎原”则是指火势蔓延至整个原野。这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比喻任何迅速扩大的**或情况。
在文化中,[厝火燎原] 常与革命、变革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民对于变革的迅速性和广泛性的认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描述社会**的快速扩散。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和不可控感,联想到火势的迅猛和破坏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变革的期待和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次社交媒体上的舆论风暴,一个小小的争议迅速演变成了全网讨论的热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如同厝火燎原, 心中的激情燃烧, 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原野上熊熊燃烧的火焰,火光冲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来增强这种迅猛和壮阔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park that ignites a wildfire”,意为“点燃野火的火花”,用来形容类似的情况。
[厝火燎原] 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意,能够很好地表达迅速扩大的*或情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比喻,能够增强我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1.
【厝】
(形声。从厂(hǎn),昔声。“厂”,象山崖形。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一说相当于现在的金刚钻。
【引证】
《说文》。-厝,厉石也。 、 《诗·小雅·鹤鸣》-佗山之石,可以为厝。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
4.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