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2:53
横尸遍野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尸体横七竖八地遍布在野外”,通常用来形容战场或灾难现场的惨状,强调死亡人数众多,场景极其悲惨。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横尸”和“遍野”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尸体的分布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战争和灾难常常被视为悲剧,因此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在社会背景中,它提醒人们战争和灾难的残酷性,促使人们反思和平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强烈的悲伤和恐惧感,联想到死亡和毁灭。它影响着人们对战争和灾难的认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历史学或观看战争电影时的感受相关。例如,在学二战历史时,看到描述战场的文字或图片,会让人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横尸遍野,血染大地, 悲风呼啸,哀鸿遍野。 和平之花,何时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战场上尸体的惨状,血迹斑斑的地面;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悲伤或沉重的旋律,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field of dead bodies" 或 "a sea of corps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悲惨和残酷的情感是相似的。
横尸遍野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承载了深刻的情感和文化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战争和灾难的残酷性,以及和平的珍贵。
这场战争杀得~,血流成河。
1.
【横】
横暴;放纵。 同: 犷
【引证】
《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 、 《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横行天下。 、 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东夷横畔。 、 《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
【组词】
蛮横;横政、 横侈、 横虐、 横逆、 横逞、 横施、 横议、 横杀
祸害。
【引证】
《世说新语·自新》-谓为三横。 、
2.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3.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泛指普遍。
【引证】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组词】
满山遍野;遍窥、 遍体
4.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