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33
词汇“极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语料和广泛的现代使用实例,我将基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古汉语语境来进行分析。
“极敝”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极敝”可能指的是极端的破旧或衰败状态。
在古汉语中,“极敝”可能用于描述建筑物、器物或社会状态的极度破败。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文献、考古学报告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古代遗迹或衰败的景象。
“极敝”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汉语,其中“极”和“敝”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语境和使用频率的降低而变得不那么常见。
在古代社会,“极敝”可能用于描述战乱、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后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脆弱性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极敝”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历史沧桑、时间流逝和物质衰败的感慨,带来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反应。
由于“极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参观古迹或阅读历史文献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创作中,可以将“极敝”用于描绘一个废弃的古城,或者一个曾经辉煌但现在衰败的家族,以此来表达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厚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破败的古城墙,风化的石块和残缺的雕像,带来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增强“极敝”所传达的情感。
由于“极敝”是一个特定且不常见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情感和描述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英语中的“ruin”或“decay”。
“极敝”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传达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时间感,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绘和理解世界。
1.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2.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