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29
“彻心彻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深入到心脏和骨髓,形容感受极其深刻或痛苦至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情感或体验非常强烈,以至于深深地影响到了人的内心和身体。
在文学作品中,“彻心彻骨”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情感体验,如爱情、悲伤、悔恨等,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让人感到极度痛苦或深刻影响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种治疗或体验对个体的影响深度。
同义词: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痛彻心扉
反义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彻心彻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和体验深度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深刻情感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强调深度和真诚。因此,“彻心彻骨”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严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经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失去亲人、深爱的恋人分手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彻心彻骨”来形容一次失去亲人的经历,那种痛苦和悲伤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至今难以完全释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彻心彻骨的爱,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即使时光流转,依旧闪烁不息。
视觉上,我联想到深邃的夜空和孤独的星星,听觉上,可能是悲伤的音乐或寂静的夜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felt”或“deep-rooted”,但它们没有“彻心彻骨”那种深入到骨髓的强烈意味。
“彻心彻骨”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它帮助我准确地表达那些深刻和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情感深度描述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厉声哀叫。
1.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4.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