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03
彻旦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从夜晚到天亮,即通宵达旦。它描述的是一种持续到天亮的行为或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熬夜不睡或某种活动持续到深夜。
在文学作品中,彻旦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勤奋或某种活动的持续性,如“他彻旦工作,只为完成这个项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熬夜或通宵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如“他熬了一整夜”。
同义词:通宵、熬夜、夜以继日 反义词:早睡、安眠、熟睡
彻旦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彻”意为彻底、完全,“旦”指天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彻旦 有时被用来形容勤奋和努力,尤其是在学术或工作领域。它反映了人对勤奋和坚持的传统价值观。
彻旦 这个词给人一种努力和坚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它也可能带有一种疲惫和牺牲的情感色彩。
在学生时代,我曾为了准备重要的考试彻旦复*,那种紧张和专注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彻旦 来描绘一个场景:
星辰未眠,我亦未眠,
彻旦思索,只为那一瞬的灵感。
彻旦 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夜的安静和孤独,以及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温暖。视觉上,可能是昏黄的台灯和散乱的书籍;听觉上,可能是键盘的敲击声和远处偶尔的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an all-nighter”,意指整夜不睡。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概念相似。
彻旦 这个词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准确地描述了一种持续到天亮的状态,具有特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特定的情境和情感。
1.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2.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