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2:59
“狂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狂放、强劲的力道或气势。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强烈的、不受约束的活力或动力。
在文学中,“狂劲”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豪放不羁或作品的磅礴气势,如“他的诗歌充满了狂劲”。在口语中,它可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非常大胆或激烈,如“他做事总是带着一股狂劲”。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音乐,它可以形容**员或音乐家的强烈表现力。
“狂劲”由“狂”和“劲”两个字组成。“狂”字古汉语中指精神失常,现代汉语中多指放纵、不受约束。“劲”字则指力量、力道。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强烈、不受约束的力量的词汇。
在**文化中,“狂劲”有时与侠义精神相联系,形容那些不畏强权、敢于挑战的英雄人物。在现代社会,它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人或事物。
“狂劲”给人以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激情和活力。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畏艰难。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感受到选手们展现出的狂劲,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狂劲”:
狂劲的风,吹散了云的束缚,
狂劲的浪,拍打着岸的坚韧。
狂劲的心,跳动着梦的旋律,
狂劲的梦,追逐着光的轨迹。
视觉上,“狂劲”可以联想到汹涌的海浪、疾驰的赛车或激昂的舞蹈。听觉上,它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音乐、热烈的掌声或激烈的辩论声。
在英语中,“狂劲”可以对应“fierce energy”或“wild vigor”,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强烈、不受约束的活力。
“狂劲”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活力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