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24
“不抵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某人的行为不足以解决问题或达到预期的效果。基本含义是指无用、无效或不顶用。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抵事”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不抵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不”和“抵事”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抵事”意味着解决问题或承担责任,因此“不抵事”自然就表示无法解决问题或无效。
在**文化中,“不抵事”常常与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有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效的行为或决策往往不被接受。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努力但未见成效的情景,影响了我对事物效果的评估和表达。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不抵事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更加重视实际效果和可行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思绪如潮,但言不尽意,字不抵事。”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听觉上,可能是寂静中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effective”或“ineffective”,但这些词汇缺乏“不抵事”所包含的失望和无奈的情感色彩。
“不抵事”这个词在表达无效和失望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事物效果的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效率和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3.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1. 【不抵事打数字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