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0:37
词汇“污言浊语”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言语粗俗、不文明或含有侮辱性的语言。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污言浊语”字面意思是指肮脏、混浊的言语。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礼貌、不尊重他人、可能伤害他人感情的粗鲁话语。
“污言浊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污”和“浊”两个形容词加上“言”和“语”两个名词构成,形象地描述了言语的不洁和混浊。在历史上,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广泛,但随着社会对文明语言的重视,其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在**文化中,强调“言为心声”,言语被认为是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体现。因此,“污言浊语”在社会交往中被视为不文明行为,可能会影响个人形象和社会关系。
提到“污言浊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愉快、冲突或敌对的情境。它可能会引起听者的反感或不适,影响交流的氛围和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提醒他人注意言辞的情况,或者在媒体上看到对使用“污言浊语”的批评。
在创作中,可以将“污言浊语”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冲突、不和谐或道德沦丧的元素。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脏乱的环境或不悦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刺耳的声音或不和谐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何为“污言浊语”的界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语——是普遍存在的。
“污言浊语”是一个提醒我们注意言辞文明的重要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样的言语,以维护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个人的正面形象。
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1.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4.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