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18
中央红军:这个词汇指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特别是在长征期间。中央红军是红军的核心力量,由***等领导人指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军事力量。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中央红军常常被描绘为英勇、坚定的革命者,是正义和希望的象征。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到中央红军可能会引起对历史的讨论,尤其是在。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和军事学领域,中央红军的研究涉及其战略、战术以及对**现代史的影响。
同义词:红军主力、革命军 反义词:国民党军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
词源:中央红军的名称源于其在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及其在革命中的核心地位。 演变:随着**革命的进程,中央红军的名称和形象在历史文献和公众记忆中逐渐固定。
中央红军在文化和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视为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的象征。在,中央红军的故事和形象经常出现在教育和媒体中,强化了其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
提到中央红军,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坚韧不拔、牺牲奉献和革命理想。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个人经历中,中央红军的名字可能会在历史课程、纪录片或家族故事中出现,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在诗歌中,中央红军可以被描绘为穿越艰难险阻的勇士,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央红军,穿越雪山草地, 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视觉:中央红军的形象可能与长征路线图、红军战士的肖像或革命纪念碑相关联。 听觉:提到中央红军可能会让人想起革命歌曲或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
在不同文化中,中央红军的对应词汇可能涉及对等的历史**和军事力量,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中央红军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代表了*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央,中央也。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 《礼记·月令》-中央土。 、 《荀子·正论》。注:“中渎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 《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惜蕃华之未央。 、 《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
【组词】
央渎
3.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
4.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1. 【中央】 央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