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30
宣判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公开的方式宣布判决。它通常用于法律语境中,指的是法官或法庭在审理案件后,正式向当事人和公众宣布判决结果。
宣判 由“宣”和“判”两个字组成。“宣”意为公开宣布,“判”意为判决。在古代汉语中,“判”已有判决的意思,而“宣”则强调公开性。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宣判成为了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
在**文化中,宣判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它体现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法律程序的尊重。
宣判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和权威的情感。它可能引起紧张、期待或释然的感觉,尤其是在涉及重大案件的宣判时。
在日常生活中,宣判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形式的最终决定,如团队领导宣布项目的结果,或者老师宣布考试成绩。
在诗歌中,宣判可以被用来象征命运的转折点:
在那庄严的法庭上, 宣判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 命运的轮盘在此刻转动, 一切的谜底终将揭晓。
宣判的场景往往伴随着法官的法槌声和法庭的肃静,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宣判的正式和权威性。
在英语中,宣判可以对应为“pronouncement”或“verdict”,虽然这些词汇在用法上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判决的公开性和正式性。
宣判作为一个法律术语,不仅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它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宣判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和社会的复杂性。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判】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判,分也。 、 《诗·周颂·访落》-继犹判涣。 、 《左传·庄公三年》-纪于是乎判。 、 《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 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
【组词】
判割、 判妻、 判散、 判礼、 判迹、 判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