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0:26
宣化承流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宣、化、承、流。字面意思是指宣扬教化,继承传统,使之流传下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传承,使文化、知识、道德等得以广泛传播和持续发展。
在文学作品中,宣化承流 常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团体致力于传播正面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文化、历史等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传承、传播、弘扬、发扬 反义词:遗忘、失传、断绝、废弃
宣化承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宣化承流**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期望。在社会发展中,这个词汇提醒人们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们,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和活动来宣化承流,帮助年轻人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宣化承流,文化之光,
代代相传,永不遗忘。
教育之舟,载梦远航,
传承智慧,照亮前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师在古老的教室里,向一群孩子讲述着历史故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传承”、“传播”等,但具体的使用和强调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传承”可能更强调家族或个人历史的传承。
宣化承流 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提醒我要尊重和传承文化遗产,也激励我在教育和个人发展中承担起责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碧云天际,旌旗蔽江渚。风利飞帆速,声振波拂。~,明时展经济。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3.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